• 產業說| 產業特色小鎮建設的幾條路徑

    發布時間:2018-09-02 17:43:46   來源:西部控股   

             

    特色小鎮的概念最近很熱。特色小鎮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產業競爭力的一種重要載體,也應該成為中國新時期產業升級的主要載體之一。


      發達國家,他們的很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就是聚集在小鎮而不是中心城市的。比如美國,大家都知道,它最有競爭力的產業主要是兩個:一是金融,二是高科技。金融方面,有格林尼治的對沖基金小鎮,一個鎮上就聚集了五百多家對沖基金,對沖基金規模就占了全美國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加州的門羅帕克小鎮,這個鎮是美國風險投資基金聚集地,納斯達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這個鎮上的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至于高科技方面,美國的硅谷,其實就是一連串小鎮聚集而成的。斯坦福大學附近的帕羅奧圖,除去大學校區也就幾個平方公里,是硅谷的孵化中心;蘋果公司所在的庫比蒂諾人口五萬多;英特爾總部所在的山景城也就七萬多人口。


      

    在歐洲,英國的劍橋大學就在劍橋鎮,距離倫敦80公里,人口不到十萬,我騎車十五分鐘即可橫穿主鎮區,這里是英國教育和科技創新中心。英國目前最先進的產業是它的航空發動機制造,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羅伊斯·羅爾斯總部就在距離德比市中心大約四公里的Sinfin小鎮上。而德比市也不過是一個總人口二十來萬的小城,距離倫敦180公里。下面這張圖的就是羅伊斯·羅爾斯總部所在的Sinfin小鎮,中間是辦公和核心工廠,周邊是綠地和低密度住宅區。這地方看起來很普通,卻能生產出我們舉國之力研發數十年都還未能生產的高端航空發動機。



      

    德國的汽車制造業領先全球,著名的高端汽車品牌——奧迪的全球總部和歐洲工廠都集中在一個叫英戈爾斯塔特的小鎮,距離慕尼黑60公里,這個小鎮也因此被叫做“奧迪之城”。該地區總人口也不過十二萬,其中奧迪總部所在的英戈爾斯塔特的傳統鎮區,人口則只有兩三萬人。



    目前來看,中國的高級人才和高端產業主要都集中在大中城市,鮮有集中到小鎮的。但這種情況一定會很快改變。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高端產業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大城市,高端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也并不是全都喜歡居住在大城市。人才對居住環境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們有的喜歡居住在繁華的大都市,有的則喜歡安逸寧靜、風光宜人同時生活也足夠便利的小鎮。這是經濟水平和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結果。


      以前高端產業和高級人才都往中心城市聚集,是因為小城鎮交通條件和服務配套不夠好。經過幾十年發展,小城鎮的生活設施和交通便利程度有了極大改善,特別是網絡通訊和購物體系的完善,使得居住在小城鎮完全可以享受到跟大城市差不多的生活便利性;而中心城市經過集聚發展,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大城市病”日漸突出,原本優越的公共品質量大打折扣。


      小城鎮的生活確實還有一些劣勢,諸如參加一些大型活動諸如演唱會、學術研討等不如中心城市方便等等,但它的優勢同樣顯而易見,包括房價便宜、環境舒適、空氣宜人等。這個優劣勢的偏好是因人而異的,值得權衡選擇,不像以前那樣如果不住在中心城市就很難謀求自身的發展,沒得選。


      總之,高端產業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鎮共同發展,是一個成熟大國的必然選擇。這種城鎮化與產業的多元結合方式,既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模式,也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方案。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色小鎮一定會成為高端產業發展、高級人才聚集的一個重要空間載體,與大中城市形成協作互補的產業鏈關系,這里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



    在當前特色小鎮的研究熱潮之下,有一些研究者總結了諸如“歐洲十大特色小鎮”之類的材料,選擇的都是以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或者葡萄酒莊等農副食品加工為特色的旅游小鎮。這樣的小鎮其實中國已經有很多了,再多建一百個兩百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我們搞出來一百個類似于英國的劍橋、Sinfin、美國的帕羅奧圖、門羅帕克、德國的英戈爾斯塔特這樣的特色小鎮,那中國的經濟競爭力和產業結構,就一定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我們認為,特色小鎮建設的主流方向,不應該是旅游小鎮,而應該是產業小鎮,而且是高端產業小鎮,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布局。中國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一定要去占領產業鏈的高端環節,不能按照城鎮體系的分工,就給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區淘汰出來的落后產能。如果這樣做,那特色小鎮建設就失去了意義。



      特色小鎮一定需要“旅游和產業雙輪驅動”嗎?

      現在特色小鎮建設在旅游方面做的比較多,而對產業的關注則明顯不足。有一些名義上叫產業的,本質上還是旅游。廣義的講,旅游以及與之相關的健康養生、會議培訓、民俗工藝品等也都是一種產業,但它們主要是“富民產業”,老百姓、開發商、鄉鎮政府可以從中賺到錢,對國家的經濟競爭力貢獻不大,與金融、制造、物流、科教等不可同日而語。


      產業和旅游真正融合發展得比較好的案例,國外也有,比如丹麥的比隆鎮,這里是世界第五大玩具廠商樂高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它的主導產業本來是玩具設計和制造,但后來政府和樂高公司聯合開發了樂高樂園項目,建了樂高微縮景觀和游樂園,很受游客歡迎,現在已經成為歐洲著名的游樂目的地。這算是產業和旅游雙輪驅動了。但這種案例并不多,樂高公司的產品——玩具跟旅游休閑還算是相關性很高的,所以才能成功。


      在大多數情況下,旅游和產業發展更多的是存在沖突而不是融合。比如,美國的格林尼治對沖基金小鎮。這里聚集了數百家掌握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基金,咖啡館里喝咖啡的大都是年薪百萬美元以上基金交易員。小鎮的設施主要就是辦公樓和住宅,以及一些高端生活配套,沒有什么可旅游的。高收入的小鎮居民對安全的要求非??量?,警察和攝像頭都很多,物價水平比大城市還要貴很多,因此這個小鎮既不歡迎游客,游客也不會有興趣跑到格林尼治去住宿消費。



      

    愿意離開大城市到小鎮工作居住的金融、科技、管理方面的高級人才,一般都不會喜歡小鎮變得鬧哄哄的,更不會喜歡每天來一群陌生人對著自己家房子拍照。像Sinfin這種地方,一臺Trent900航空發動機就要賣3000萬美元,而且這個產業還涉及到技術秘密和安全生產,小鎮的管理方當然不會再去想如何從旅游上賺點錢,而是希望陌生游客越少越好。


      大多數認為特色小鎮要產業和旅游雙輪驅動的人,實際上的混淆了兩對概念。第一對是“大旅游”和產業的概念。這一點前面已經區分過了。發展旅游的同時搞點健康養生、民俗工藝品制作、會議培訓只能算旅游業的深化或者旅游產業鏈的延伸,不能算“旅游和產業雙輪驅動”。


      第二對容易被混淆的就是旅游休閑和宜居宜業的概念。適合旅游的地方不一定宜居,宜居的地方不一定適合旅游。旅游是“游”,是外來游客的流動,從觀光旅游到休閑旅游再到會議養生等“大旅游”,可以延長游客在某一景區的停留時間,但總體而言都還是短期停留。統計意義上一般把在一個地區停留六個月以內的叫流動人口,超過六個月的才叫常住人口,沒有什么旅游項目能讓游客在一個地區停留這么長的時間。




      如果真的要找一個產業小鎮的建設標準,我認為比價合適的是2007年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出臺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這里面就沒有要求建設游客接待中心,但是在行政效率、政務公開、民主監督、社區治理、貧富差距、刑事案件發案率、噪音水平、人均綠地、垃圾無害化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古今建筑風格協調、建筑與環境協調、停車位比例、人均商業設施面積、500米內擁有小學的社區比例、1000米內擁有體育場館設施的社區比例、人均住房面積、社區醫療覆蓋率、防震減災預案等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評價標準。如果產業小鎮真的需要一套普遍性的建設標準,我認為這個“宜居城市”的建設標準,遠遠比“3A景區”的建設標準,更加合適,更有利于小鎮的長遠發展,有利于產業升級和人才聚集。


      我們梳理旅游特色小鎮與產業特色小鎮差異的簡單對比,從中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的諸多重大差異,要把這些差異揉到一起搞“旅游和產業雙輪驅動”,難度是很大的?,F在很多地方在搞特色小鎮的時候普遍感到很難辦,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被“旅游和產業雙輪驅動”搞暈了頭腦,做產業服務和招商的被逼著去研究如何發展旅游、招攬游客,做旅游策劃的被逼著加入產業內容,研究如何招商引資。我覺得這并無必要,也不符合國家提出特色小鎮發展的初衷和世界發達國家特色小鎮發展的經驗。搞產業的應該繼續努力搞產業,只是說不能純粹的就產業談產業,要為產業所需的人才提供足夠好的宜居環境;搞旅游的還是要繼續搞好旅游,只是說不能繼續在門票經濟、觀光旅游里面打轉,要科學延伸旅游產業鏈,以旅游為主線帶動健康養生、會議會展、民俗工藝品、現代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就足夠了。一個特色小鎮就3個平方公里,建設面積1個平方公里,1500畝地,還要一邊搞生產制造研發金融,一邊建旅游設施迎來送往,這樣的做法不符合產業升級的基本規律,最后可能是優勢資源過分分散,兩頭不討好。




    產業特色小鎮建設的三條路徑

    第一個路徑,是從產業園區到特色小鎮。西部控股是PPP專業化投資運營服務機構。作為PPP創新模式和產業新城運營商的領先探索者做特色小鎮可謂一脈相承,具備相似的模式以及十足的資源優勢,同時,西控認為特色小鎮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鎮并不是鎮,而是新的治理單元,是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是真正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化、生態區化和經濟區化,形成未來的創新共同體。

    有了這個基礎,打造特色小鎮就不再是一個難題。

    西控物理特色小鎮案例。西控特色小鎮將堅持西控PPP創新模式,即以堅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資支持引導為依托,以西控金融,產業,科技,文化,建設五位一體整體開發建設為優勢引領,實現“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的四重功能,成為PPP十EPC十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的示范!同時,西控將是真正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化、生態區化和經濟區化,形成未來的創新共同體。西部控股致力于在傳承與創新中打造特色小鎮的“升級版”。

    目前,西部控股已在多地打造特色小鎮,其中,物理小鎮案例包括大別山健康小鎮,南太行休閑度假小鎮,中草藥小鎮,平原新區原武古鎮,康養小鎮,阿膠小鎮,寧廈枸杞小鎮,靜泊湖小鎮,北戴河小鎮,賀蘭山小鎮,六盤山小鎮等特色小鎮。




      第二個路徑,是從重點鎮到特色小鎮。以前很多地方都會把鄉鎮劃分為重點鎮和非重點鎮。重點鎮一般都負有產業發展的職能,非重點鎮就主要定位為為農村地區提供生產生活服務,最多搞點休閑旅游,不負有其它產業發展職能。非重點鎮一般經濟發展條件不太好,不是太偏就是地形限制,一般都會選擇做旅游類特色小鎮。而重點鎮則位于交通區位比較好的地方,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這些重點鎮,就應該抓住特色小鎮的建設機遇,大力發展成為產業特色小鎮。


      第三個路徑,是從城市綜合體到特色小鎮。城市中綜合體跟產業園和重點相反,不缺生活配套,關鍵是缺乏產業支撐。一些城市邊緣地區的城市綜合體建設,陷入了“臥城”的發展陷阱,就業都在中心城區,白天見不到人。


    西控認為:特色小鎮并不一定要建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只要是3平方公里的那么一塊地區,將“五全”和“大有”理念融入特色小鎮建設,“五全”為:全綠色科技,全智能技術,全生活場景,全開發訂制過程,全公共服務覆蓋;大有為:有山有水有生態,有生有產有業態,有文有藝有生活,有醫有藥有健康。西部控股特色小鎮是逆城市的產物,是反城市規劃的手法,是智能終端,是未來的生活方式!




    西部傳媒編輯


    返回
    色偷偷色噜噜,97人人澡人人妻人人少妇,日韩久久久久久久,日韩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掀开奶罩边吃边摸下娇喘视频| 国产乱辈通伦系列A片|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欧美|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四|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喷浆H| 日本www色| 好想被狂躁A片视频免费| 嗯啊开小嫩苞好深啊H视频|